《坤舆万国全图》与郑和的离奇关系解析 | 陈经
关注风云之声
提升思维层次
导读
1602年的中文版世界地图水平出奇的高,如何解释?
这个图现存于南京博物馆,其发现还有一段小故事。
1922年,北平悦古斋主人韩懿轩16岁的儿子韩博文,在文物地摊上看到一幅很大的地图。摊贩说是宫里的,要价20大洋,围观瓜众认为开价高了。小韩年幼却有家学渊源,不动声色买下。带回后韩父也不知来历,请好友业界大拿晚清进士金梁掌眼,确认此图乃是利玛窦所制,为清宫内藏。小年青成功捡漏消息哄动,引出美国人重金求购。有识之士告知筹备中的北平历史博物馆,馆长裘善元出头重金收入馆藏。抗战爆发,《坤舆万国全图》转到南京。解放后,这幅地图最终留在南京博物院,为镇馆之宝。国宝档案有相关节目解说。
这个图乍一看就很象现在的世界地图,因为有几个关键:
1.将中国自然放在地图中心(并非正中心,而是有精心选择),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日后中国以及亚洲多地的世界地图都是如此布局。
2.彩色地图,世界各国、陆地、海洋的着色艺术感觉是顶级的,非常接近现代世界地图的审美。
3.全汉化,所有地名、南北极圈等地理名词,都用中文的。
这个《坤舆万国全图》万历皇帝评价很高。这并非偶然,其实还有很多世界地图版本,只有这个最接近现代地图的感觉。画图者功夫相当深厚,可以说有穿越时代的艺术力量,一个16世纪的人,画出的世界地图却有20世纪的感觉,此图成为国宝实至名归。按历史记载,利玛窦得到了李之藻的帮助。汉化应该主要是李之藻主导,也要补充很多中国的地理细节,审美也很可能有李之藻的贡献。
这是1560年某个版本的世界地图,以欧洲为中心,其艺术水平与《坤舆万国全图》相去甚远。
这是1569年墨卡托(Gerardus Mercator)发布的世界地图。当时的中国人与万历皇帝看到这种地图,应该会相当迷惑。这个墨卡托可不简单,是文艺复兴时代最牛的地图学家,他发明的“墨卡托投影法”将球面从球心投影到圆柱面上,是现代世界地图的基础方法。
图为1570年版的奥特里乌斯世界地图册,奥特里乌斯(Abraham Ortelius)也是一个著名地图学者。利玛窦来中国的时候,手头应该有奥特里乌斯的地图册和墨卡托的世界地图。
再回头看看《坤舆万国全图》,是不是有点奇怪?这个图水平也太高了吧?利玛窦哪来的本事,把地图画得这么牛,很多细节超过了西方的地图水平?例如南美洲:
上图是《坤舆万国全图》与奥特里乌斯、墨卡托世界地图的南美洲局部对比。显然《坤舆万国全图》已经把南美洲画得和现代基本一样了,奥特里乌斯、墨卡托却错得离谱。这一个局部,就能证明《坤舆万国全图》的水平之高,不是同时代西方那些世界地图可以相比的。李兆良检查了西方各时代的世界地图,发现《坤舆万国全图》是领先西方世界地图许多年的。
这是《坤舆万国全图》的欧洲部分。利玛窦这个意大利人,把欧洲画成这样,不奇怪么?特别是意大利,很难想象这是利玛窦最熟悉的意大利,太简略了。
当时正常的欧洲地图如上图,已经相当接近现代水平了。如果《坤舆万国全图》是利玛窦画的,他在搞啥?
在李兆良看来,这事另有玄机,需要解密。《坤舆万国全图》超过西方的水平,实在难以解释,在排除一切其它可能后,只能有唯一的答案:此图的地理信息有很多来自于郑和舰队!得到这个答案后,一切都有了合理解释。
郑和领导着领先世界200年的舰队,纵横四海,精确测绘出世界地图技术上是可行的。欧洲部分离太远不太重视,但是南美洲测绘就足以说明水平。南北美洲都有很多中国人活动的遗迹,28星宿医学轮盘,北美原居民手里的宣德年间的金牌,证据多达上百种,说明中国人早于欧洲人到达美洲。郑和舰队是显然的执行人,测绘南北美洲与世界、开拓美洲,都是既有推理、又有实证的结论。虽然与西方世界的历史描述不一致,但这就是证据说明的历史真相。否则,这么牛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是怎么跑出来的?
图上还有几个令人生疑的地名,加拿大、智里(利)、牙买加、古巴。这些地方,不太像是1602年弄出来的,这些地方离建国还早。造假者可能不太专业,拿了一些知道的国名就往图上填,没注意年代问题。
但是,很容易否定这种“造假”说。因为这个《万国全图》并不是孤证,东亚各国相近的版本并不少,日本就有,全球多地有类似馆藏。梵蒂冈教廷图书馆、日本京都大学、日本宫城县立图书馆、日本内阁文库、克莱芒学院、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天文台都有。
文物贩子不可能有这么牛逼,搞定这么多个版本,还有各种历史演变。造一个图容易,造一堆图难,还要把不同国家的版本差别体现出来,超过文物贩子的能力了。地名的解释其实也不难,加拿大是因为当地有个部落叫加拿大,名字早于国家。智里、牙买加、古巴,也是当时就有的地名,后来变成国名也都是正常的。
而且,《坤舆万国全图》是国宝,是有正经研究的,著述与论文很多,有学者在“国宝档案”节目讲述。不要去挑战别人的吃饭本事。如果轻易就能否定国宝,肯定是犯了常识性错误。
看了这些地名,就会明白,这图不可能是郑和的人直接画的。否则为什么会取这些地名?为什么和后来的殖民者命名一样?所以李兆良解释说,是利玛窦看了郑和舰队的先进地图或地理信息,在上面加上了一些西方体系的国名。有一些国名地名,就还是用郑和时代对外国的称呼,没有改。所以就出现怪异的世界各地命名。
不管怎么说,这事需要一个解释。利玛窦是怎么画出这么牛逼的南美洲的?为什么能领先世界许多年?笔者与朋友们群策群力,大致给出了一个解释。
首先,这图是利玛窦画的,郑和的人不可能画出这种世界地图。那个地图有赤道、南北回归线、南北极圈、经纬线体系、地球倾角、南北半球。这是典型的墨卡托投影法世界地图的绘制方法,背后的科学和技术体系非常多。郑和的人不太可能掌握这些科学知识和技术,不太可能有类似的世界地图测绘技术。郑和的人是否说过地球是圆的,就没有历史记载。再怎么,《坤舆万国全图》也应该是利玛窦画的,结合中国这边的信息,绘制的汉化版世界地图。
如果郑和的人有贡献,那也是利玛窦看了郑和舰队搞的世界地理信息,结合进来的。这正是李兆良想要论证的。但是这并不是必须的,有别的更自然的解释。
利玛窦画的南美洲,比墨卡托、奥特里乌斯强多了,这确实是真的,也是这件事真正有意思地方。要解释,就需要看当时的世界格局。
利玛窦是1584年来中国开始画世界地图的,1602年画的《坤舆万国全图》。如果手头一直参考1570年的墨卡托或者奥特里乌斯世界地图,这确实不可思议。但是这中间有了20-30年时间,事情就有变化了。当时的明朝,并非与世隔绝,而是世界贸易体系的大Boss!
明朝通过贸易汇集了世界的白银,成为白银帝国。其中一条重要贸易路线,是跨太平洋与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贸易。西班牙人1500年就入侵了南美,后来在南北美洲建立殖民地。后来,发展到跨太平洋发货船,先到亚洲据点菲律宾,再与明朝进行贸易。1571年,从墨西哥开出了第一批商船队,在太平洋航行了三个月后,就到达了菲律宾。这三艘大帆船在菲律宾装满了中国丝织品和瓷器,又向东返回墨西哥,后来贸易又扩大到秘鲁。西班牙独占了这条太平洋航线一段时间,这就是“太平洋丝绸之路”。虽然不如陆上丝绸之路著名,也不如往西亚走的海上丝绸之路知名,但也是重要历史。
在《伊达丸: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的跨太平洋外交》一文中,也提到了这条太平洋航线。1613年,日本幕府就派出一个天主教使团去美洲和欧洲,可见这条航路当时已经很常规。
明朝通过与西班牙人贸易,得到西班人不断更新的最新版世界地图,也不奇怪。地图对海上航行非常重要,西班牙人的远洋贸易船搞到最新版世界地图很正常。明朝商人对西班牙人的最新世界地图有兴趣,并送到“地图专家”利玛窦手头解读,也是自然的事。
西班牙人已经占领了南美洲,从1570年往后20多年,开船围着南美洲跑一圈测绘出形状,完全做得到。当时墨卡托、奥特里乌斯世界地图画非洲的精度,就是惊人的。只要把同样的技术,对南美洲做一次就行了。这种“精度提高”的南美地图,流传到利玛窦手里,他自然知道价值,就会在《坤舆万国全图》中参考了。
至于利玛窦把欧洲画得不象样,可能是有特殊的政治考虑。利玛窦画图动机,是吸引万历皇帝,也有李之藻把关。欧洲虽然是家乡,但选择藏拙,画得古怪有趣,搞成萌版欧洲,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投机。如果画得比中国还精美详细充满细节,那才是找死。虽然萌,但是也不失大格局的细节处理,也是《坤舆万国全图》奇特的艺术魅力之一。
有的李兆良的支持者说,西方世界就是一直没有好的南美洲地图,《坤舆万国全图》领先西方很多年。这个结论不正确,原因是对西方历史地图不熟悉。其实有学者已经对李兆良的结论有批评,严肃指出西方在1500-1600年间,各类地图是非常多的,发展非常迅速。不应该误导读者,以为西方世界地图没有进步。这也不合情理,西班牙人明明就可以在南美洲搞测量,不太可能几十上百年没有进步,还达不到《坤舆万国全图》的水平。
而且,现有的历史图集就可以说明,西方世界对南美洲的测绘,在利玛窦那时就能对得上的。
这是1584年一个南美洲地图,已经比墨卡托和奥特里乌斯1570年的要进步一些了。
这是1630年的一个世界地图,南美的部分已经基本成形了。
背景简介:本文作者笔名陈经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,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,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,《中国的官办经济》作者,微博@风云学会陈经,作者授权风云之声首发。 责任编辑:陈昕悦